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TIME:2021-10-11

分享至:

       9月18日,由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山东众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嘉达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大宗工业固废协同制备低成本胶凝材料及应用技术”(2019YFC1907100)”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在北京召开,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项目首席科学家贺行洋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取得的重要进展及阶段性成果、人员和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自2020年1月实施以来,项目和各课题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中期目标,在理论构建、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均取得若干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在钢渣低能耗细化活化及规模化应用方面,开发了磨前梯度除铁-循环除铁-磨内在线除铁的多重除铁技术,攻克钢渣在线除铁难、粉磨电耗高的难题;开发了高压、少磨辊高效研磨技术,使得磨盘物料获得高研磨效率,同时显著增强物料晶格畸变,提升钢渣粉活性;开发了半柔性自补偿大型立磨运行稳定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单线产能达120万吨/年的钢渣大型粉磨装备,突破了钢渣粉磨能耗高、活化效率低的行业共性难题。目前已完成120万吨/年大型钢渣立磨新装备2套;建成单线120万吨/年钢渣粉生产示范线1条,在建1条;项目形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钢渣粉磨装备,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型钢渣立磨的市场竞争力。

       在固废超细超活化及功能化应用方面,项目创新性开发了基于机械力-化学协同作用的液相研磨系统,形成了固废多尺度活化、固废晶核早强剂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了商品混凝土用绿色大掺固废胶凝材料、预制构件用早强型固废胶凝材料、道路回填用固废胶凝材料等体系,实现了固废胶凝材料在普通建筑、道路工程中的功能化应用。已完成超高活性掺合料液相研磨装备1套,建成国内首条商品混凝土预拌工厂固废处置系统示范线,获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牵头编制《混凝土用浆状掺合料》等行业标准,“固废高效处置及其应用技术”入选2021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获批固废资源化利用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在全固废胶凝材料制备及地下充填应用方面,项目开发了超细矿渣-磷石膏-电石渣等系列地下充填用全固废胶凝材料体系,大幅提升了充填材料体系胶凝效率,充填用胶凝材料用量降低50%,同时重金属浸出满足GB/T 30760-2014限值要求;已在“无废城市”铜陵等地建设了年产20万吨以上充填用固废基胶凝材料生产线3条,在建5条;同时在黄石建立了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与高附加值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产学研基地,开发尾矿等矿业固废的建材资源化及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编制冶金矿山尾矿胶结充填方面行业标准1项。项目技术有效推动了我国“无废城市”的重大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充填工程的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水平。

       项目已完成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发布稿或草案10项(行业标准4项);申请发明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以上高水平论文17篇。

       中期检查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从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并对项目进行了总体评议和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及其5个课题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尤其在技术研发层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项目组织管理规范。

       中期检查专家组李会泉研究员、张洪国教授、于建国教授、吴玉锋教授、张一敏教授、王辉教授级高工、何发珏教授级高工等专家,项目管理部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仲平副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贺行洋及各课题负责人、公司财务管理部副部长陶丹丹、研发骨干等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918142226_副本.jpg

返回